close




每當提起筆,準備記錄下最近的點點滴滴
腦袋卻又一陣空白,令人捉摸不定的心思總是不肯駐足

再次,我盯著那張欲言又止的白紙,啞口無言
嘆了口氣,放下藍筆,看向窗外

好吧,就如你所願,讓自己徹底放空吧


於是,消失的心思又再度出現,隨著我的視線順理成章的飛了出去

以天藍色作為畫布的底色總是舒適宜人的好選擇
翠綠色的樹隨著好像很有特色的新竹風規律地搖曳

如洗的水藍天空只有一朵胖胖的白雲獨自悠游著

而高掛在天空的太陽向整片景色散播著她傲交的熱度
雖然身在有舒適恆溫空調的圖書館依然能感受到那不友善的炙熱

這情景令我一陣感傷

充滿思緒的春天還未來的及被我記錄就從指尖悄然流逝
取而代之的是情感如此奔放的夏天

如此一來,憂愁的情緒又該從何抒發

 
我只好一個人哀悼著春天的離開

懷念著那有著些微涼意和露珠氣息的清晨
懷念午後慵懶的微風,輕輕地試探著每個走在路上的行人
懷念那帶有感傷情緒色彩錯亂的晚霞的黃昏
懷念優雅的陽光灑落在剛隨著春天的腳步誕生的花朵上
懷念著那株只有綠葉沒有花朵卻也有一番可愛的六月雪

所以春天就這麼離開了,五句話。唉。




圖書館的時間流動彷彿是靜止的,
在這靜如止水的空間中,我才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心裡最底層的聲音

獨處是一種困難,一種與自我思緒與長篇內心獨白時的沉默

圖書館往往是我最常獨處的空間
夜晚,圖書館的玻璃窗總可以同時映出自己的身影和交大的夜景
幸運的話,還可以倒映出前面一桌情侶的親密互動

儘管那不知道幾百年沒有擦過的玻璃上黏著著一層厚厚的灰塵

常覺得上大學以來,最缺乏的便是私人的空間
不管是吃飯上課參加社團活動成發吃宵夜都好像要有個伴才行
對於必須存在於自己的私人空間裡才能冷靜思考事情的我來說好像
是一種消化不良便秘的概念

有趣的是
除了在圖書館外,我的思緒最順暢的時候是在不到一坪的洗澡間裡
短短十分鐘的過程,還得隨時注意各種蟲類的出現
思考的寬度卻比一整天來得大許多

於是又開始念舊著高中的一切

懷念不用每兩節課就要跑一間教室,無法長時間待機
那種早上強行集中精神了三節課到第四課腦中意識線突然斷掉的感覺
那種從座位上再次抬起頭看到手錶顯示下午兩點睡飽飽好幸福的感覺
那種醒來後心情突然變得很嚴肅開始思考人生意義與自我檢討的感覺

那種
因睡眠錯過了午餐時間,於是下午某堂課中間下課悠哉漫步去合熱食部買大關
在來回的路上偶爾還會巧遇李宥賢葉恕豪黃子禎等人然後幾個小時後又會在社辦相聚
即使上課鐘響起,步伐卻不會因此變得焦躁不安,反而更氣定神閒的端著自己的午晚餐
欲速則不達是這三年中所帶給我的的生活態度
回到自己的教室,同學還在聊天打鬧,果然還沒開始上課
回到自己的位子,我插著甜不辣沾著醬享受著屬於下午的悠哉
此時老師也開始上課了,坐在窗邊的我又開始盯著著窗外藍天的思念
的感覺

不太懂為何大學生的桌椅都如此的不符合人體工學,如此難坐
大幅減低了睡覺的慾望,就這點來說它算是成功的吧
那樣的高度與大小根本是給國中生上課的吧
充其量就只能是張椅子和桌子罷了,無法成大器

嗯,還是有著歷史痕跡的木頭桌椅好
桌子上斑駁的輝煌史是用多少的青春多少的汗水交織而成
滿載著對某人的想念對考試的絕望對升學的壓力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桌子

還好我以前就懂得珍惜我的座位
那才是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

抽屜雖然快爆開卻總是不願打亂它詭異的平衡
為了放書去合作社拿的紙箱裡的書也疊的和桌子齊高了
累了就趴下來睡,睡飽了就出外覓食,吃飽了再趴下來睡
忘記是哪位老師說的了,你們根本跟原始人一樣,把教室當洞穴住了

似乎是非常的有道理

老師在台上上課,在座位上坐著自己的事也是一大樂趣之一
台上與台下似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
我十分享受這種感覺,即使我坐在第一排
可以自在的在座位上畫著社服草圖
可以自在的在座位上打著有意義和無意義的簡訊
可以自在的在座位上進行著自己規劃的讀書進度
可以自在的在座位上揮灑屬於我自己的高中青春

持續替這張桌子的歷史增添熱血的記憶,一代接一代

高品質的睡眠我的桌子也占了很大的功勞
高中三年訓練讓我能隨意的進入第二層睡眠
而我的座位則有次讓我成功進入了第三層
可見這空間帶給我的舒適與安全感了

就結論而言,我替自己打造了一個符合自己生活需求的空間,方便且舒適
以建築學的觀點來看,高中的我們都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師





回到現實
難怪我的無名文總是難產

我無法整理自己的思緒

前方桌子的情侶已經喇舌快五分鐘了
驚覺不能再繼續欣賞下去
只好強迫自己回到比較不好看的原文書上

玻璃窗倒映的我
一方面專注於筆記的抄寫與重點的整理,
另一方面卻又可以在腦海裡上演著各種不合理的想像與猜測

簡直是心與腦分離獨立存在的最佳證明

而心思,一部自動化的列車,總是朝著心最亂的方向駛去,毫不留情
於是痛苦,思念,挫折,混亂的情緒順理成章地成了鐵軌,目送著列車緩緩駛過

獨處的確讓人聽到許多聲音。比靜默更可怕的是這些來自心裡的聲音,通常是想念與請求
獨處使人軟弱,使人比自己想像的更容易心軟,更容易感動

獨處是一種挖掘的動作,而你只有自己堪挖掘
只有在獨處之後,才會真正謙虛。因為

真正了解剝除了那些表面繁華

自己原來有多麼不堪挖掘。                                                                                                                                                                                           

 

紊亂的情緒總是得花個半天一天才能恢復平靜
若是有溫度的上升,亂度勢必又大幅的增加吧

而在吵鬧與安靜之間,究竟要怎樣才真正面對自己?
究竟怎樣才能感受到那個獨立空間與那份自由?

沉默,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概念
當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陌生,沉默成了我們共通的語言

沉默的特質通常也流露於穩重冷靜的人身上
也許這樣的態度可以為別人帶來一種安全感

這樣的回應方式雖然阻斷了人與人交流的一切可能性,卻也為自己構築了銅牆鐵壁的堡壘
一切只是為了獲取片刻的平靜,一種屬於自己的安全感

不說話也沒什麼不好,我這麼認為著
反正現在身為公關的責任也解除了,一切都是一個橋到船頭自然直的概念

但我最近開始為此煩惱,似乎
我正一步一步從平均一句話四個字往三個字的方向邁進

照這個速度,大二一句話就只剩兩個字了,連三字經都不能講了
大三可能就完全進化成啞巴,可能得加入手語社練習手語了

我皺著眉深深思考著,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現在的我

經過層層地反覆思考,結論是遺傳基因的作祟
一定是遺傳到父親大人的沉默基因的緣故,我如此想著,深信不疑

可能有些基因特徵要18歲以後才會逐漸顯著,我很合理地進行著推測

解開疑惑之後,頓時覺得豁然開朗,陽光普照
所以其實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就這樣繼續往兩個字的境界邁進



下午三點,此時陽光毫無保留落在窗台上
反射在雪白的磁磚更是顯得刺眼無比

似乎畏懼著那陽光的強度
心思也隨著視線的收回趁機回到了身上

看了看手錶,指針又不知道前進了多少格

唉,坐在窗邊是個美麗的錯誤
我想我得試著改掉這個習慣才行




回憶其實就像海浪
我們用力抵抗它的時候會遍體麟傷
但當我們縱身投入時,便能從另外一頭游出,畢竟

我們都是一邊珍惜著過往,一邊勇敢邁向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searchbreath2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